2021年以来,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在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领导下,全面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深入推进“互联网+监管”,不断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,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。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。
一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
(一)抓政务服务创新提效
一是大力推进“一窗通办”。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深入实施“办事不求人、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2019年7月完成新政务服务中心搬迁启用,目前共进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单位43个,可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668项、公共服务事项38项,有窗口工作人员312人,其中,重点审批部门首席代表26人,从事综合受理业务56人。市政务服务中心在黄冈实现进驻单位最多、事项最全、权力最实,“三集中三到位”基本实现,推行分区综合受理。创新推动流程再造,在全省县市中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公开招标引进深圳特发政务公司提供前台服务外包,推行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统一窗口出件”审批模式,服务质量和窗口形象大幅提升,吸引周边县区前来考察学习。
二是大力推进“一网通办”。2019年以来,每年“送课下乡”对镇村网办员全覆盖开展“一网通办”业务培训,定期组织市直部门网办员开展业务培训。推动部门自建系统对接省政务服务网,全市已基本实现了网上申请“一网通办”,94.8%以上的事项可以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办理,“一网通办”考核连续2年居黄冈市先进行列。推动企业开办“210标准”全面落实,网办率100%,实现市场监管、税务、人社部门的企业开办数据共享。“互联网+监管”高效推进,截止2021年11月24日,我市共认领监管事项862项,认领率达到100%,共梳理检查实施清单915条,认领率、完成率和完备率达到100%。累计录入监管数据11.23万条,累计有监管行为事项561项,无监管行为事项301项,累计事项覆盖率65.08%。注册用户账号2370个,发布监管动态56条、曝光台动态38条。麻城代表黄冈赴省大数据中心对接工作,对黄冈市直单位开展专题培训。
三是大力推进“一事联办”。以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为目标,实现跨系统、跨层级、跨部门审批流程再造整合,推出了19个“一事联办”事项主题,累计办件803件,其中“我要开店”系列25件。今年3月,率先在黄冈各县市发布首批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高频事项清单122项;组织各部门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发布“最多跑一次事项”1692个,推动各部门在现场踏勘、现场核查、司法鉴定等特殊环节增加邮寄收取材料服务措施,实现特殊业务“最多跑一次”。通过“四减四办”,市民群众创业热情高涨,新注册市场主体和个体工商户7341个、6017个,分别同比增长45.25%、59.22%。
四是大力推进“就近办”“自助办”“跨省办”。“就近办”方面,组织市乡村三级认领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1692项、165项和60项,确保“清单之外无审批”。开展镇村两级“好差评”业务培训,在黄冈率先实现评价器安装镇村两级全覆盖,“好差评”实名差评回访整改率达到100%。推动人社局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等6个高频事项审批权限,全部下放至乡镇人社服务中心;推动市医保局将参保登记和变更登记、异地就医备案等10个事项下放至乡镇医保中心。“自助办”方面,去年10月,自主研发的政务服务微信服务号“麻城云服务”投入使用,126个事项实现“掌上办”。6月中旬,市政务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建成运行,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可办理麻城本级事项61个、武汉事项120个、佛山事项16个。近期正在推进自助服务终端向乡镇、社区和人员密集区延伸布点。“跨省办”方面,目前,住房公积金、市场监管、公安户政、出入境、残联等窗口业务实现跨省通办,已与浙江省平湖区签订了跨省通办协议,与江西省九江市互设企业开办专窗。
(二)抓“放管服”改革破题争先
各重点审批部门积极参与,以服务企业投资、项目建设为重点,高起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系列试点改革,打造了一系列麻城亮点工作,多项经验被省级推介。
一是工业用地“拿地即拿证、拿地即开工”五证同拿顺利破题。将“拿地即拿证、拿地即开工”改革与多项改革同步推进,落实告知承诺制、容缺审批制。6月首次为湖北宏燊汽车零部件公司一次性颁发“五证”(设计方案批复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、不动产权证),8月份新增2个项目。工作经验被黄冈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简报推介,获得黄冈市委书记张家胜同志肯定性批示。
二是“先建后验”试点改革取得制度化成果。累计为25家企业发放“先建后验”施工通知单。在资质资格申请受理、施工许可部分环节、“先建后验”重点环节均已实现告知承诺制,企业从提交申请到开工,平均时间缩短到2个工作日内,跑出企业开工加速度。工作经验在省营商办简报、《湖北日报》上推介。试点企业锡成食品项目从签约到建成投产只用了9个月,刷新了项目审批服务新速度。
三是“联合竣工验收”试点改革在省内率先实现突破。去年7月,对幸福嘉苑项目开展全市首次联合竣工验收试点工作,工作经验被《省政府职能转变和“放管服”改革领导小组简报》专题推介。目前累计完成3家。
四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。在政务服务中心增设“工程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”,将41个事项逐步纳入综合受理窗口,进行一窗受理、并行办理,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工改系统考核居黄冈第一。
五是“标准地”改革成功破题。出台《麻城市工业项目“标准地”出让工作实施方案》,在开发区内全面推行新增工业项目“标准地”出让制度。今年以来,全市采取“标准地”模式出让工业用地24宗,出让面积770.30亩,出让价款1.14亿元。
六是企业开办“210”服务基本实现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企业开办专区,企业开办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办结,去年7月免费赠送首套4枚公章(公章、财务章、发票章、法人章),今年6月在此基础上新增1枚公章(合同章)。今年截至8月底,已免费发放公章1733套,为企业节约成本100 余万元。实现电子营业执照、电子印章同步发放,办理全程电子业务4327件。全面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,网办率达到100%。企业简易注销“即到即办”,一般注销、变更一日办结,已办理企业变更登记1542件,注销登记717件。
七是水电气“321”服务基本实现。大力推广“网上国网”APP,推行“一证受理”、客户经理、项目经理“1+1”联合作业,供电报装通过自建系统平台网上办理。供水、供气报装业务已对接省政务服务网,可网上办理。
八是“多测合一”工作在黄冈各县市率先推进。制定出台 “多测合一”(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地籍测绘、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测绘、房屋竣工建筑面积测绘、房屋产权面积测绘、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测绘)工作方案,在黄冈市率先建设县级“多测合一”信息管理平台并投入使用,项目建设单位可在网上办理测绘委托业务,大幅提升测绘服务效率,助推工程审批提速。
(三)抓形象作风重塑
一是重激励。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保障,在政务服中心每两月评选一次“星级店小二”,全面提高窗口工作人员政治地位,将年度考核优秀比例从15%提高到20%。大规模选树先进典型,强化正面引导,营造了优化环境、优化服务的浓厚氛围。
二是强监督。健全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体系,面向社会公开聘任政务服务观察员和社会监督员,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挑刺。设置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公开服务评价二维码,公开12345市民热线、市纪委监委机关护航行动2951516举报电话、市工商联2950583企业投诉热线,全面畅通监督举报渠道,受理营商环境投诉问题14个,倒逼工作人员转作风、提效能、优服务。
三是优服务。在黄冈率先实施行政审批服务“只说YES不说NO”公开承诺制,大力推行爱心服务、志愿服务、延时服务、预约服务、上门服务,涌现出一大批服务标兵和红旗窗口,创新打造了“不忘初心、服务有心”的政务服务品牌。政务服务中心被网民称赞为“全市服务最好的机关单位”。
二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
去年以来,市委市政府坚持高层引领、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,结合麻城实际,出台《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方案》《麻城市2021年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优化营商环境“六大重点改革创新项目”实施方案》等文件,坚持聚焦问题、对标一流,开展五大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,不断优化政务环境、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,麻城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走在黄冈前列,工作经验被省级推介40多次,连续两年在黄冈作经验交流。
(一)着力优化政务环境。积极推动服务理念革命。广泛开展“争当营商环境建设者、不当营商环境破坏者”大讨论,以直面问题、自我革命的勇气,自查自纠突出问题,作出优化营商环境公开承诺。制定《麻城市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》,为政企交往划清“安全区”。认真落实“清减降”专项行动。“清文件”方面,市司法局牵头对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(机构改革前)期间制定的168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与审核,决定继续有效109件、废止10件、宣布失效43件、予以修订6件;对2019年4月1日至今市政府及政府办公室制定的30件行政规范性文件,初步决定废止2件、继续有效27件、修订1件(下一步将上市政府常务会审议)。“减审批”方面,组织市乡村三级认领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1692项、165项和60项。推动本级整体“承诺办结时限”较法定时限压减86.19%,压减比例已达到先进地区水平;市级减材料1567个,压减比例为25.68%。“降成本”方面,对全市重点规模企业、在建招商(技改)项目,由市级领导驻点督导,包保单位负责,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涉企收费突出问题。推动全市金融机构共向企业授信和发放贷款161笔、56亿元,同时推动兴麻互助公司降低资金占用费标准,降幅达60%,目前占用费与银行贷款利率基本持平,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融资负担。全面落实水电气价格惠企政策,截止8月底,用水减免36.04万元,惠及用户316户;用电减免1932.69万元,惠及用户1.78万户;用气减免324.67万元,惠及企业103家。推动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提速降费,企业平均资费较2020年下降15%以上。持续开展企业清欠工作,全市无分期账款已全部清零。
(二)着力优化市场环境。积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,在全省率先探索工业项目不动产分割抵押登记贷款,已办理不动产抵押贷款123件,助企融资16亿元。推行“4321”新型政银风险合作模式,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贷款2.1亿元。为6291家小微企业发放普惠信用贷款3.64亿元,为1593户小微企业办理贷款延期还本,涉及贷款本金7.74亿元。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化招标和远程异地评标,远程异地评标率达到79.5%。已与13个地区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合作关系,完成项目38个,交易金额8.7亿元。3月起,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免收投标和履约保证金。推动285家采购单位、443家供应商入驻市政府采购网,网上交易795笔,交易金额625万元,大幅降低供应商运行成本。
(三)着力优化法治环境。落实涉企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度,出台涉企免罚清单42条、减轻处罚清单3条、从轻处罚清单6条,实施“两轻一免”案件183起,减免资金600万元。开展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78次,涉及检查对象1567户。市法院与28家行政执法单位建立行政执法联动机制,打造“府院联动”升级版,近几年来共撤销或部分撤销行政行为32件、确认违法11件、责令履行法定职责16件、发出司法建议7件次。成立全国首个县级企业破产清算援助协会,受理破产案件6件,已结案2件。推动不动产登记进法院,实现在法院便可完成不动产查解封业务。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,网上立案2907件。
(四)着力打造麻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亮点。近年来,我们打造了先建后验、联合竣工验收等多项亮点工作,今年4月向省里争取了“打造网上中介超市”和“不动产登记和相关业务联动办理”两项改革试点落户麻城,近期将迎接省级验收。“打造网上中介超市”试点改革情况。学习借鉴浙江湖州、丽水等地先进经验,招投标引进国泰新点软件公司打造极简版网上中介超市,按照“不分区域、不设门槛、不收费用、开放式入驻”的理念,已建成网上中介超市,进驻中介机构176家,办理业务13件。“不动产登记和相关业务联动办理”试点改革情况。4月下旬,积极落实黄冈市委书记张家胜同志调研指示精神,对标省内、国内一流标准,一周之内实现国内最快速度,不动产各类登记全部压缩在1个工作日之内,3个类别的登记控制在90分钟,1个类别实现即时办结。推动不动产登记+水电气网络联办,只跑1个窗口、提交1套资料,1工作日办结。在全省率先研发网办小程序,截止8月底累计办理327件。推动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网点进银行,网上已办理抵押权登记和注销业务1800多件,为企业和群众融资贷款8.6亿元。
三、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
一是强化法治宣传。一方面注重提升执法人员水平。通过支部主题党日活动、“宪法宣传周”、湖北省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、青年读书班、等活动及平台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、招投标领域,法律法规。另一方面注重开展普法宣传。结合相关法律法规,针对招标人、投标人、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及评标专家等招投标当事人,分类制定承诺书,要求开展招投标活动时签订,2021年共签订各类承诺书1200余份。召开代理机构业务培训及警示提醒会,共为20多家招标代理的70余名业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。
二是规范执法行为。严格执行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,购置了执法记录仪、录音笔等执法设施,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,全面推行重大事项法制审核制度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,2021年的行政处罚均按要求送司法局备案。
三是强化执法力度。推进“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”。2021年联合市住建、交通、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,对2019年以来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随机抽查检查。目前正牵头开展全市打击围标串标、分包和违法分包专项行动。畅通投诉渠道。2021年全年处理投诉7件,其中网上受理处理3件,在黄冈县市中率先实现网上全流程受理处理投诉。
麻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
2021年12月30日